兄弟们好,帝哥来了!
年年有今日,岁岁有今朝啊,今儿是野球帝9岁生日。
人都是念旧的,但我发现我这人尤其念,记性很好。
每逢这天,我的思绪总是会不自觉的被带往过去,野球帝发展历程上的一幕幕,像幻灯片一样在我的脑海里放映。
9年啊,人生有几个9年?我们的故事,真是很长的“电影”。
2014年9月,我大四,刚从北邮篮球队退居二线。
暑假刚考完驾照的我回到学校宿舍,眼前场景历历在目:
咱的舍友邻居们有在宿舍打麻将的,有在宿舍做饭炒菜的,有在宿舍烧香拜关羽的。啥离谱的行为在大四学生眼里都是有可能发生的。
大四,大家各忙各的,身边已经没了能经常一起打球的同学。像我这么热爱篮球的人,难道要离篮球越来越远了?
当时已经拿到港科大offer的我,也是闲不住。
在北京天天没事了就走走中关村,逛逛望京东的,深刻感受着当年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潮流汹涌。当年流传一句话:
“北京扔下10块砖,就能砸死5个做app的CEO”。
互联网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创业契机,于是朋友拉我搞约球app,我负责推广。我想,这不变相和篮球又结缘了么?tmd搞!下次再往北京扔砖,也砸砸我这个COO!当时学生啊,天不怕地不怕的。
既然负责推广,不能推广就是指发传单吧,咱总得有更多渠道吧?
当年,腾讯张小龙提出【再小的个体,也有自己的品牌】,打响了新媒体时代第一炮,微信公众号这个现象级产品横空出世。
当全中国的优秀人才还沉浸在移动互联网的时候,谁能想到,新媒体是手机APP之后的再一次时代红利?
对,当年叫新媒体,根本就没自媒体这一说。
微信公众号可以说是自媒体时代的祖师爷,就那么一年时间,微信内置的一个服务级产品,就基本干掉了纸媒...
命运的齿轮,开始转动!
“那我也胡B做一个号儿?关于篮球的,以后给app引流”。
起号,高低得起个名儿吧!“篮球部落”?
有点俗,换吧。
“篮球帝”?居然名字被占了。
拍脑门想一个吧!于是,我在输入了3个大字:“野球帝”!反正都是篮球,没啥不一样的。
就这么随便,野球帝诞生了。
我要是开天眼知道以后野球帝能发展成今天这样,这名字起码我得垫高枕头,想一个月!!
头像用个啥?两个月前NBA选秀那个状元,安德鲁-威金斯,当时有个照片,那个脸啊笑的那叫一个灿烂,就这照片当头像吧,挺有意思,搞他!
那我内容写点啥啊,咱一个工科生让我拿笔杆子,这不强人所难呢,去虎扑搬运两篇吧。(当时各大公众号,就流行搬运),这儿我得开天眼感叹一下,万万没想到我这粗人tmd未来还能成为一个“作家”...
既然做账号,那得开源啊,不能老守着这一二十个被我强迫关注的左邻右舍同学粉丝。怎么办?刷楼呗!
我自己就拿着传单,一间房一间房,刷了四栋宿舍楼。
“同学,我自己弄的篮球公众号,跪求关注啊!”,这话我都说了几百遍...
“这粉丝才100多,转化不够啊!咋办?”
于是,叫下届的篮球队队长,让他“强迫”一下刚进队的小队员关注一下野球帝,就说不关注不让进篮球队,不让上场。
哈哈哈,这个欺负同学的小学弟,就是我们现在的品牌负责人徐鹤铭徐总,那个你们老在抖音看到的“野球帝相关人物推荐”
野球帝生于北邮,冷启动粉丝源于北邮,再次感恩母校和同学。
野球帝公众号的内容,就这么搬运着搬运了半个月,咱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在作家这方面有点儿慧根,我居然想着自己写写。
那写啥啊?写点自己和身边同学打篮球练篮球的经验?
思绪回到高中,我想到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个扣篮梦,天天想尽办法的练弹跳。
我这个过来人,要不教你练练弹跳?咱虽然说不是专业的,但起码自己完整练过很多项弹跳训练计划啊!扣篮还是轻松的。
我把我经验讲给你不就好了,有问题就私信咨询我,我1对1服务你!这非常符合【野球帝】这个词,我就是接地气!玩野的,我经历过的篮球训练,我和你分享。
没想到200个粉丝的野球帝公众号,这弹跳文章一发出来能有3000阅读量啊!粉丝直接干到2000+!
这咋办,说的1对1服务啊,让不让我上学上课了……没辙,当时天天就是坐教室最后一排,跟粉丝聊!私!信!
当年不懂运营,但粉丝粘性,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创造了;
当年不懂内容,但野球帝内容主线,就这么确定下来了:篮球干货;
当年不懂新媒体,但跳出篮球资讯类的媒体内容形式,应该是野球帝探索和定调的;
1对1的同学式聊天服务+可持续发展且涨粉效率奇高的接地气内容形式,野球帝完成了从0到1的冷启动,2015年,账号逐渐走上正轨。
辛苦吗?确实辛苦。值吗?当时觉得不值。
这让我大四都tm没上过课,后来团队要做的app也不了了之了...
“写习惯了,放不下”。
野球帝后来更像是我篮球生涯的一个寄托,当时真的已经到了可以不打,但不能不写的魔怔地步。
慢慢喜欢上了在野球帝里扯淡,喷天喷地,我还公布了自己的个人微信,几千个粉丝好友,天天换着人跟我聊训练,聊比赛,聊球鞋...
2015年6月,一个大脑门小辫子头像的人加了我微信。
他热情似火,聊天聊地,从球鞋交流聊到公众号运营交流,从勒布朗-詹姆斯聊到NBA总决赛。
我当时只知道他是一位华为的员工,一个非常非常热爱篮球的热血青年,当时正在非洲常驻出差!
没错,我跟陈明森的结缘就在此,那个在抖音上你们搜出的“野球帝商务负责人”,现任我们的COURTMAN总经理的MC陈总。我总戏称【网友陈明森】,没错确实是网友...
2015年8月,现实让我开始认识到,野球帝需要有自己的变现能力。
当时暑假,在北京租房的我压力山大,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找实习赚钱。
用爱发电,真的发不动了。
“我能不能尝试一下野球帝卖东西?卖点日用品、小零食啥的补贴一下?”
“不对,我粉丝都是篮球用户啊,我卖的东西得对他们负责!”
在老粉心中耳熟能详的【加重篮球】,就是我在这个时候提出的。
我想卖加重篮球,但我咋生产啊?或者谁给我卖啊?要么找个老大哥问问路?
微信翻一翻,找到了大我两届的一位北邮篮球队学长。他也是我4年前进北邮时,第一个在野球场对位打球,被他无情打爆的哥哥。
野球帝命运的车轮加速了转动,野球帝商业化之路即将迈出微小的第一步。
“我做了个加重篮球市场调研报告,蓝海一片,有没有兴趣一起搞点事情?”
就这么,俩刚毕业的学生一拍即合。
确切说我没毕业,我还去香港科技大学上了年学,虽然全年基本都翘课,全在运营野球帝和粉丝,顺便还回深圳注册了个公司...
这就是为啥野球帝是个深圳公司。(就最近的风波说一下,不知情的网友说深圳公司是资本,那明明是野球帝的根)
2015年10月,我到了香港后,也不知道咋回事,粤港氛围让我的文风略发洒脱,我甚至给野球帝起了个人设化昵称【球帝】。
每每在文章里以 球帝 自居,给野球帝公众号里的5w粉丝侃天说地,分享经验。
太多小伙伴反馈说【球帝】就像自己身边的一个能叨逼叨的同学或朋友,每天都要来看看野球帝发的内容,然后跟我扯两句淡。
当年有句口头禅,老粉们不知是否还记得——【毕竟野球帝】。
文章但凡写出两句骚话,下面评论区【毕竟野球帝】势必霸楼!
2016,可能得益于我越发接地气的文风,【帝哥】昵称首次出现。“球帝”,这个词多少有点像小编,不像是一个在你身边叨逼叨篮球经验的人啊。
于是,改名叫【帝哥】吧,亲切!
所以说,“帝哥”,不是来自抖音,不是来自短视频时代。
“帝哥”一直沿用至今,后来被张师傅用作野球帝老板的代名词。
“帝哥”也许也是哥类代名词的最早使用者之一。
那时除了春哥曾哥等元老人物,没人在自媒体上犯傻币称自己是哥,也就我脸皮厚...
野球帝和帝哥的历史,源自我手,我本人历历在目。
就现在发生的事
你们说他才是野球帝,那我们是啥?
野球帝的商业化之路
2016年6月,我结课,我和学长租车从深圳出发,拜访了多家东莞篮球工厂。
我们要完成【加重篮球】这个产品,从而使野球帝拥有商业能力。
设计、打样、测试、设计、打样、测试,与多家工厂商谈,经历了无数次。你们觉得难吗?难,因为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,懂个屁。
无数的问题在考验着我们。
1.起订量500颗,成本4万元,钱怎么来?
2.一次量500颗这么多,卖不完咋办?
3.我们自己没仓库啊往哪放,咋办?
4.包装盒咋搞,谁能管仓库,帮我们打包和装赠品气枪?
5.加重篮球超重,快递费贵,利润很低,到底做还是不做?
顾虑很多,但我们没其他选择,硬抗。
俩人凑钱,一个月卖不完就卖三个月,找同行借仓库,找同行借仓管人员,利润薄也得做,野球帝必须有造血能力
后来,野球帝成立了自己的篮球训练用品品牌【KRATUS】,主做加重篮球,光滑手套,加重训练手套等篮球训练用到的装备。
“KRATUS”,读音有没有很熟悉,就是深圳克拉托斯体育有限公司的原型,我在深圳注册的第一家公司,野球帝公司的母公司。
当年还没有COURTMAN,我们一路依靠KRATUS的利润反哺,从而使野球帝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。
如果您早期买过KRATUS产品,给您聊天的淘宝客服必然是我。
想要发展,就必须商业化。
只有商业化,你才能拥有发展的资金,你才能扩大产品规模,才能给新加入的伙伴发的起工资。
所以我说回最近发生的事,舆论有些就很可笑。
事物发展的根本逻辑是:
先有了什么
才能有什么
从而才能这么多年最后发展到了什么
我们有了野球帝,并坚持野球帝产品的商业化道路,才能拥有资金来扩大产品线和扩大野球帝自媒体团队。
持续多年的滚雪球,我们才拥有了更多的产品和如今200多名员工,以及达人矩阵
从不否认,达人矩阵的成功,使野球帝的知名度更上一层楼。
但是,没有野球帝的持续资金支持和团队能力,何来达人矩阵的建立和运营?
从人群中来,到人群中去
2016年底,徐鹤铭加入野球帝,野球帝进军【横屏视频】,主打优酷、B站、西瓜视频,并开创小干货栏目。
【多多重复,百炼成钢,你就是下一个野球帝!】这句当年广泛流传的slogan应运而生,届时野球帝核心团队3人,分管 【产品、文案、视频】
2017年,丁辰加入野球帝。他与张师傅一起,共同协作,完成文案编辑工作,开创【草根球王】栏目。他应该是野球帝最最幕后的“无名”了。
这两位小徒弟的到来,我有了充足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多平台运营管理。
届时野球帝核心团队4人,分管【产品、平台、文案、视频】。在自媒体商务市场尚未成熟的2017年,野球帝完成了基础核心团队的搭建。(未计入员工人数)
2018年,命运的车轮再次转动。
短视频平台横空出世。同年3月,我们在草根球王栏目里认识的张子沫,成为了大家熟悉的张师傅,野球帝也开始进军【短视频】,主打抖音、快手、B站。
【兄弟们好,帝哥来了】的配音就是在这时候传播开来的,同时张师傅完成了野球帝抖音号3个月100w粉丝的壮举。
那时,野球帝核心团队5人,分工【产品,平台,文案、长视频、短视频】。
自媒体行业又迎来了时代机遇,野球帝幸运拼齐了内容端的版图。
2020年4月,达人矩阵业务初具规模。
从非洲归来并一番辗转的陈明森,正式加入野球帝,我们终于有了自己专业的商务人员,同期,【COURTMAN】运动品牌立项。
后来的故事,大家也都知道了...
面对最近的风波我真是又气又笑。
9年了,野球帝大小破事什么没经历过,风风雨雨都过来了,我们一直走得很坚定。
微信公众号里的老粉可实在太多了,希望野球帝在兄弟们的青春中有曾带来过喜笑和陪伴。年龄在增长,但我们爱篮球的心不变。
明天会更好!
最后留一句当年的slogan收尾吧
责任编辑: